□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集体采写
门上装上“智能门磁”,长时间没开门自动预警;家里装上“红外生命监测仪”,24小时监测家中的生命迹象;家门口开了“云药柜”,不用去医院就能取药拿药……进入三伏天,如何守护独居老人成为基层治理难题。记者连日采访发现,我市主城多区引入多项智能设备,在老人身边嵌入“智慧眼”,通过“人防+技防”,帮助老人安全度夏。
居家实时监测,大数据当“监护人”
(资料图片)
“小赵,我这段时间不在家,提前跟你讲一下。”昨日上午,家住玄武区玄武门街道百子亭社区的居民王全英准备住院治疗,特地跟前来探望的网格员赵娟打了声招呼。
去年,王全英家门口安装了“智能门磁”,24小时没有开关门就会自动预警,独居在家的王全英不仅有了“稳稳的安全感”,也养成了长时间不在家就跟社区提前报备的习惯。
日前,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梅园新村社区副书记蒯梦倩收到南京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辖区内一户老人家用电量骤减。蒯梦倩立即联系老人,知晓其与女儿一家在外出旅游,这才放心。
7月初,梅园新村社区以雍园41号为试点,为25户重点空巢老人、困难老人家中安装电网终端,实时监控用电量。蒯梦倩介绍,若发现用电量出现大幅度浮动,电力公司会作出风险提示,社区将立即联系老人或其子女,了解情况排查风险。夏日来临,社区还推出“清凉礼包”,为困难老人给予电量补助。
在建邺区,双闸街道首批24户独居老人被免费安装了智能水表,24小时内用水量不超过8升时,智能水表将给老人亲属发预警信息。
搭建智能系统,老人“入网”更安心
“有了‘红外生命监测仪’,我的独居生活安全有了保障。”日前,在秦淮区中华门街道路子铺社区,不少独居老人纷纷为“红外生命监测仪”点赞。
老人口中的“红外生命监测仪”,外形是一只长宽约10厘米的盒子,可以“贴”在卫生间墙上,集生命监测、监控平台告警、告警信息触发等功能于一体,一旦24小时没有信息反馈,系统就会自动告警,目前已覆盖街道228户独居和重点空巢老人。
记者从秦淮区民政局获悉,近年来,秦淮区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对接供需双方,链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服务组织和老人,集一键呼叫、服务资源调配、服务流程监管、老人信息管理等功能于一体,提供生活帮助、应急关怀、老人定位、健康医疗等60余项服务,运营以来,入网老人基础数据超20万条,年服务老人60万人次。
建邺区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10.15万人,结合高温天救助管理工作,建邺区民政局为高龄独居老人免费安装智能居家安全监护系统,老人遇到异常情况将自动触发建邺区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平台报警,第一时间得到处置。
玄武区玄武门街道今年也启动“银发无忧 云上守护”智慧助老项目,在6个社区独居老人家中安装200个“智能用水传感器”,接入大数据后台,预防老人独居风险。玄武门街道百子亭社区党委书记姜余霞告诉记者,今年夏天,社区还发起“邻里守望”计划,在双休日动员楼栋长、骨干志愿者结对独居老人,实时沟通信息,形成线上快速响应、线下良性互动、全程留痕监管的智慧养老模式。
服务持续完善,智能守护“不打烊”
“智慧”守护不仅在家中。记者了解到,通过链接社会资源、优化设施站点,“智慧”助老的服务功能与内容范围持续完善,构筑以老人为中心的“智慧生态圈”。
前不久,建邺区沙洲街道莲花北苑小区居民李桂梅买菜回家,来到离家不足百米的莲花北苑家庭医生工作室。在“云药柜”上扫描条形码,顺利取走了家庭医生前一天开具的二甲双胍和氨氯地平,前后不到一分钟。
这一便捷举措背后,是加速流转的“智慧力”——莲花北苑家庭医生工作室全科医生完成诊疗后开出药品处方,传回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师打印电子处方,交由同事配药核对;家庭医生助理取药存入“云药柜”;隔天上午,李桂梅便可以取到药品。目前,“云药柜”已布点全区3个街道6个社区,服务近3万居民。
在秦淮区,双塘街道凤游寺社区联合辖区企业,为康乐福托老院、正阳护理院的老人们捐赠了智能手表。“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助力为老人提供安全健康监测和个性化服务。”双塘街道凤游寺社区书记徐彦介绍。
就在本月,江苏省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省内各地进一步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服务智慧化、智能化水平,明确到2025年,全省将基本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开发居家养老、托育、卫生健康等智慧化社区服务应用,通过“智慧”守护,助力独居老人等重点群体居家无忧。
通讯员 颜珊珊 郭旭 李志恒 吴婷婷 姜勇 记者 邓露洁 卫凌云 田诗雨 夏雪晴 严玲
关键词: